第147章 关外形势-《牟明》
第(2/3)页
周秦川觉得此时离女真崛起尚早,又记得东北有大明努尔干都司的存在。
在一百多年后,后金崛起之时,辽东既然有大量汉人存在,那么此时应该正是汉人移民东北的肇始。
这种一隅之地的开发初期,正是他们这种没甚根基之人发财上位的大好时机。
想必那种地方,即便是大明军兵,也不会找他们要户帖路引罢。
两人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得猜拳,也就是用石头剪刀布来定胜负。
这还是苏幼蓉提的议,周秦川为此还有些惊讶,他本以为这个在后世几乎无人不会的小游戏,此时恐怕还没几人知道,不想已经十分风行了,连小济都会。
一番鏖战之后,苏幼蓉彻底服了,说实话,这个结果周秦川自己也没有想到。
一开始是一局定胜负,周秦川胜,苏幼蓉不服气,改为三局两胜,周秦川再胜。
五局三胜,周秦川还胜,把苏幼蓉弄得没了脾气,暗自认为这是老天要让他们去辽东,最终应承下了周秦川的提议。
三人由是继续向北开拔,小心翼翼地绕过津门和京师之后,抵达燕北蓟州一带。
不想在市井中打探了一番消息后,才发现辽东不是那么好去的。
首先努尔干都司就不是周秦川以为的那么回事儿。
大明永乐时期的扩张政策造成了财政的紧张,仁宣二帝即位后,奉行的是息兵养民政策。
对外,先是放弃了已经是十四省之一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接着又将设置于黑龙江口的努尔干都司,内迁至三万卫(今辽宁开原),将都司的主要官员由流官改为各部首领世袭。
至此,明帝国的国策由扩张改为内缩,给整个大明王朝带来了隐患。
近者,由于辽东明军势力大减,再无法对草原进行有力震慑,以瓦剌为主的蒙元势力趁势一统,导致了四年前的土木之变。
远者,明廷对整个辽东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导致女真崛起,最终入主中原,在这个事情上,奉行息兵政策的宣宗是有责任的。
也就是说,如今的努尔干都司实力大不如昔,龟缩一隅,并未形成周秦川想像中的那种大规模的汉人移民浪潮。
此时的辽东,局势一言难明,各方势力犬牙交错。
女真人大部分尚未开化,吃穿用度很多方面严重依赖汉人,边贸有利可图,胆子大的汉人,就有人从做买卖开始,到逐步定居。
汉人与女真双方相处还算融洽,而辽东的蒙人则复杂得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