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契机-《明末之成王败寇》


    第(2/3)页

    礼部迅速将吴帆徽乡试的文章呈上。

    皇上在试卷里面看到了“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句话的时候,当真有些吃惊了。

    一个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少年,能够有着如此的认知,的确不简单了。

    卢为标介绍了吴帆徽小时候的遭遇,也说及了米脂县吴氏家族的事宜,皇上对这些事情不会有特别的兴趣,不过对吴帆徽成长的经历倒是有些好奇了,原来此子并非是一帆风顺,小时候遭遇到不少磨砺的,一直到十三岁的时候,都是在村里长大,见到了事态的炎凉。

    这让皇上想到自己登基之前,还不是战战兢兢,时刻提防魏忠贤和客氏的暗算,甚至在魏忠贤自缢身亡之后,还发现了魏忠贤藏在府邸的一些女子,这些女子几乎都是怀有身孕的,据被擒获的太监交待,若是这些女子生出了男孩,就会被当作先皇的子嗣,继承皇位的。

    少年甚至童年时候的磨难,的确会让一些人成长的很快,吴帆徽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想到这里,皇上略微的有些放心了,即将到来的殿试,是他所期盼的,他期盼着在殿试上面发现人才,期盼着能够出现中流砥柱。

    当然对于吴帆徽,皇上的认识还是固定的,那就是吴帆徽过于的年轻,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砺,最好是在翰林院多呆几年的时间,等到认识开始变得成熟了,就可以重用了,至于说殿试其他的人才,那就要看其年龄的情况,以及学识的情况究竟如何了。

    温体仁在得知本次会试会元吴帆徽只有十六岁,已经是连中五元之后,禁不住拍着额头嘴里说着庆幸的话语,毫无疑问吴帆徽不是复社的成员,复社是崇祯二年在南直隶苏州的吴山成立的,前后不过两年的时间,其主要成员清一色的都是南方的学子,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复社有往北方扩展的意思,特别是此番的会试之前,复社举行了考生之间诸多的交流活动,试图拉拢北方的学子。

    发榜之后的第二天,温体仁就知道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皇上见了国子监祭酒方逢年,以及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卢为标,这两人都与吴帆徽有关系,一个是县试的主考官,一个是院试的主考官,可以肯定,王相若是没有被罢官,皇上肯定也是要询问的。

    第二件事情就是在会试之前,吴帆徽参加了由复社主持的赛诗会,赛诗会在照明坊的状元楼举行的,这个状元楼非常的有名气,近些年的影响逐渐扩大,皆因为内阁首辅周延儒,当年中会元和状元的时候,都是住在这个客栈的。

    吴帆徽仅仅参加了赛诗会,没有参加后面的赛文会以及最后的品评会,这很奇怪。

    嗅觉敏锐的温体仁,重点关注的是第二件事情,他马上派人前去打探,不过半天时间就得到了消息,原来以陕西乡试解元身份参加赛诗会的吴帆徽,在赛诗会上面,与主持人南直隶乡试解元杨廷枢以及复社领袖张溥发生了直接的对撞,吴帆徽没有附和张溥以及杨廷枢等人的观点,故而后来的赛文会以及品评会,张溥等人没有邀请吴帆徽参加。

    温体仁派遣的人,还打听到了传闻,自此赛诗会之后,坊间居然出现了传闻,说是吴帆徽这个乡试解元,是被包庇的,其恩师都察院监察御史王相,就是因为在乡试上面作弊,故而遭遇到朝廷罢官的。

    前后思索之后,温体仁的脸上迅速露出了笑容,这可真的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复社拉拢吴帆徽不成功,据就开始在背后造谣,朝中之人谁都知道王相被罢免的原因,与陕西乡试没有丝毫的关系,复社的背后是东林党人,而朝中那些东林党人期更是清楚其中的原因,要说王相白罢免,与这些东林党人还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2/3)页